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支氣管鏡已經被廣泛應用于醫療領域,電子支氣管鏡是醫生觀察、治療人體內器官的重要工具之一。在 200年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結構發生了4次大的改進,從最初的硬管式內窺鏡 (1806-1932) 、半壓式內窺鏡 (1895-1957)到纖維內窺鏡 (1954至今),又到如今的電子內鏡(1977年至今)。影像質量也發生了一次次質的飛躍。最初德國人研制的第一臺硬管內鏡以燭光為光源,后來改為燈泡作光源,而當今用LED照明,內鏡獲得的是彩色相片或彩色電視圖像。其圖像已不再是組織器官的普通影像,而是如同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觀圖像,微小病變清晰可辨,其影像質量已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醫用內窺鏡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它正在向著小型化、多功能、高像質發展。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和華西醫院聯合發表的《醫用內窺鏡臨床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人員經過三輪德爾菲法,結合多家三甲醫院、多位專家臨床使用分析得出一些內窺鏡的評價指標體系。
經多位權威專家論證可見,電子支氣管鏡在實際使用中核心使用訴求:
1、視覺相關主要為鏡頭方面和顯示器方面;
2、操作相關主要為操作的便利性和功能性;以及操作的舒適性。
超高清攝像頭,大視場角,觀察視野更清晰;
CMOS成像技術,畫面清晰,傳輸速度快,耗電量少,發熱低;
專業醫療影像設計團隊定制圖像算法處理系統,圖像細膩,高色準還原真實影像。
手柄與顯示器采用航空接口連接,向左40°旋轉即可鎖死,視頻輸出流暢,穩定性高,
3寸圖像顯示器一鍵調節白平衡,清晰還原真實色彩。具備多功能按鍵,方便查看照片、視頻。
拍照攝像、圖像凍結、縮放三大功能按鈕設計在操作部,確保醫生可以單手完成操作,提升工作便利性;
插入部可左右旋轉240°,方便醫生多角度觀察,配備360°環繞式刻度線及時了解下管深度;
配備大尺寸工作通道接口方便醫生進行各種檢查和治療;
優可視電子支氣管鏡規格齊全,滿足各年齡段、各科室、各種氣道管理使用。
上一條:
可視喉鏡,更快速、清晰、準確的完成氣管插管
下一條:鼴鼠醫療跟您探討:電子支氣管鏡在困難氣道的應用 |
返回列表 |
產品推薦
提供完整的氣道管理解決方案,集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研發生產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