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醫療機構,尤其是縣級醫院急診科,快速建立有效氣道是搶救呼吸衰竭、心肺復蘇等危重癥患者的關鍵環節。傳統喉鏡在困難氣道處理中常面臨聲門暴露不充分、操作耗時長等問題。便攜式可視喉鏡通過高清成像技術突破視野局限,顯著提升首次插管成功率至92%,平均插管時間縮短至27秒 。江蘇鼴鼠醫療研發的YS-IL系列可視喉鏡,憑借其人體工程學設計和3寸高清屏幕,成為縣醫院應對緊急氣道的優選方案。該設備集成百萬像素攝像頭與雙重防霧技術(鏡頭預涂防霧層+鏡片防霧處理),開機即用無需預熱,解決了急救場景中的時效痛點。
設備選用需匹配臨床需求。鼴鼠醫療提供10種規格一次性無菌喉鏡片(成人/兒童/早產兒),適配各種患者。鏡片有四大專利設計,有效降低舌體推移對氣道插管的不良影響;手柄采用鋁合金材質,不僅有質感耐用,而且單手握持時就可進行拍照攝像。急救前準備包括:檢查電池續航(5小時連續工作),備齊氣管插管及適配導絲。需特別注意:喉鏡片有效期核查與密封性確認,避免術中污染。
標準化操作流程是成功核心。患者取“嗅物位”(頭部墊高10cm),操作者左手持鏡沿舌中線緩慢推進至距門齒15-18cm處。通過實時影像識別會厭后,采用“上挑-前推”復合動作顯露聲門,避免杠桿式用力。對Cormack-Lehane III級以上困難氣道,可結合BURP手法(向后-向上-向右壓迫甲狀軟骨)改善視野。術中若遇出血或分泌物干擾,立即啟動>300mmHg負壓吸引,采用“沖洗-吸引交替法”維持視野清晰。插管全程需控制鏡片接觸壓力<40N,以降低牙齒損傷風險 。
針對特殊病例需預案調整。肥胖患者(BMI>40)建議肩部墊高實現頭頸胸軸線對齊;頸椎損傷者采用軸線穩定體位配合頸托固定。當遭遇聲門嚴重水腫或解剖畸形時,可切換“側入法”:鏡片沿右側臼齒進入后轉向中線,避開舌體阻擋。研究顯示,在該策略下基層醫院首次插管成功率達89.5%,較傳統喉鏡提升36% 。插管成功后需通過三重確認:直視導管通過聲門、呼氣末二氧化碳波形(ETCO2 35-45mmHg)、胸片顯示導管尖端距隆突3-5cm。
院前急救協作需優化流程。在創傷大咯血等場景中,鼴鼠醫療可視喉鏡的便攜性支持救護車狹小空間操作,其無線傳輸模塊可將影像實時同步至醫院終端,便于遠程指導。建議建立“雙人配合”機制:術者專注插管,助手同時管理吸引器與氣囊通氣,每周需按流程消毒。
人員培訓是可持續保障??h級醫院應建立階梯式培訓體系:第一階段利用設備錄像功能復盤插管過程,第二階段通過模擬人訓練應對喉痙攣等極端場景。重點訓練LEMON困難氣道預判法(Look外觀特征、Evaluate 3-3-2法則、Mallampati分級)。
鼴鼠醫療方案通過技術創新與流程優化,為基層醫院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氣道管理解決方案。可視喉鏡兼容日間手術快速周轉需求,耗材符合單次使用感染控制標準。隨著該設備在多家縣級醫院的推廣數據反饋,其在縮短插管時間、降低并發癥(咽喉痛發生率下降58%)方面的價值得到驗證。未來可探索與5G遠程醫療結合,進一步強化基層急救能力建設,實現“黃金五分鐘”氣道管理目標!
上一條:
告別洗消瓶頸:論一次性支氣管鏡在急診場景的不可替代性
下一條:三甲新程:鼴鼠醫療視頻氣管插管鏡系統進駐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 |
返回列表 |
產品推薦
提供完整的氣道管理解決方案,集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研發生產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