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氣管鏡是現代呼吸系統疾病診療中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于肺部感染、腫瘤篩查、氣道異物取出等場景。其核心優勢在于能夠通過高清成像系統直觀顯示氣道結構,輔助醫生進行精準檢查與介入治療。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電子支氣管鏡的功能不斷豐富,從基礎的影像觀察到圖像記錄、測量分析等,操作的人性化設計也逐漸成為提升診療效率的關鍵因素。
1.電子支氣管鏡的功能演進
早期的纖維支氣管鏡依賴光學成像,醫生需通過目鏡觀察,操作受限且難以記錄影像。電子支氣管鏡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其前端搭載微型攝像頭,可將圖像實時傳輸至顯示屏,使檢查過程更加直觀。同時,數字化技術的引入使得圖像存儲、回放和后期分析成為可能,如局部放大、圖像凍結、動態錄像等功能,極大提升了診斷的準確性和教學科研的便利性。
在臨床操作中,醫生通常需要單手控制支氣管鏡的進退和角度調節,另一只手可能同時進行活檢、吸引或治療操作。因此,操作部的按鍵布局直接影響檢查的流暢性。若常用功能按鍵位置不合理,可能增加操作負擔,甚至影響檢查效率。
2.鼴鼠醫療電子支氣管鏡的操作優化設計
在電子支氣管鏡的操作部設計中,功能按鍵的排布需兼顧便捷性和防誤觸。鼴鼠醫療的電子支氣管鏡采用三鍵布局,分別對應放大/縮小、拍照/錄像、凍結圖像功能,并將最常用的凍結圖像與拍照/錄像鍵設置在下端,便于醫生單手握持時用拇指快速操作。
凍結圖像(Freeze):
在動態檢查過程中,醫生常需暫停畫面以仔細觀察特定病變或進行測量。凍結鍵的便捷觸發使醫生能迅速鎖定關鍵圖像,避免反復調整,減少操作中斷。
拍照/錄像(Capture/Record):
拍照和錄像功能通常用于記錄典型病例或留存教學資料。將這兩個功能整合于同一按鍵(通過短按/長按切換),并靠近凍結鍵放置,使醫生在凍結圖像后能立即保存,提高工作流連續性。
放大/縮小(Zoom):
該功能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因此被安置在操作部上方,避免誤觸,同時仍可單手操作。
這種布局符合人體工程學,減少手部移動,使醫生能更專注于鏡下觀察,而非反復調整操作。尤其在進行長時間檢查或復雜治療時,合理的按鍵設計可降低操作疲勞,提升整體效率。
3.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更高清的成像技術以及更輕量化的設計發展,電子支氣管鏡的操作體驗仍有優化空間。例如,語音控制、手勢識別或自定義按鍵布局可能成為未來改進方向,以進一步貼合不同醫生的操作習慣。
目前,合理的功能排布仍是提升電子支氣管鏡易用性的關鍵。鼴鼠醫療的設計體現了對臨床需求的考量,使醫生能夠更高效、精準地完成檢查和治療,最終惠及患者診療體驗。
上一條:
鼴鼠醫療閃耀CMEF2025:創新與品質并重,開啟醫用內窺鏡新篇章
下一條:四項專利支撐的一次性喉鏡片有什么特別的? |
返回列表 |
產品推薦
提供完整的氣道管理解決方案,集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研發生產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