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支氣管鏡已經被廣泛應用于醫療領域,內窺鏡是醫生觀察、治療人體內器官的重要工具之一。在200年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結構發生了4次大的改進,從最初的硬管式內窺鏡(1806-1932)、半壓式內窺鏡(1895-1957)到纖維內窺鏡(1954至今),又到如今的電子內鏡(1977年至今)。影像質量也發生了一次次質的飛躍。最初德國人研制的第一臺硬管內鏡以燭光為光源,后來改為燈泡作光源,而當今用LED照明,內鏡獲得的是彩色相片或彩色電視圖像。其圖像已不再是組織器官的普通影像,而是如同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觀圖像,微小病變清晰可辨,其影像質量已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支氣管鏡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它正在向著小型化、多功能、高像質發展。
步入21世紀后,隨著介入肺臟病學(后更名為介入呼吸病學)的興起與發展,國內以李強教授、李時悅教授、王廣發教授等一批專家為代表的先驅不斷開拓新技術,操作規范,普及推廣呼吸內鏡。整個學科發展呈現出高速攀登的趨勢,近十年各類創新技術的出現也達到了井噴期。目前呼吸個入已和危重癥一并列入呼吸學科最重要的兩人方向。
診斷方面超聲支氣管鏡下經支氣管針吸活檢改變了原本腫瘤分期、診斷的方法:超細支氣管鏡、肺外周超聲、各類導航技術的出現使經支氣管肺外周結節診斷成為可能,并具有客觀的診斷率,同時經支氣管的結節消融技術也日趨成熟,將來有望替代手術,成為新的早期肺癌治療手段之一;各類光學成像技術、顯微共聚焦技術的應用使鏡下的世界更精細化、立體化;人工智能、機器人與呼吸內鏡的結合令氣管介入技術邁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近年來呼電子支氣管鏡下的治療技術也在不斷發展,良惡性氣道狹窄、支氣管結核、良性氣道疾病以及支氣管胸膜痿的治療逐漸成為了支氣管鏡的主戰場。從冷熱消融到激光治療,從金屬支架到硅酮支架,從球囊擴張到硬鏡鏟切,從活瓣減容到熱蒸汽術,技術種類主富,療效日趨成熟,逐漸呈現出百花文放、百家爭鳴的盛況。
在眾多國內專家辛勤付出,不斷努力下,制定了一系列指南、共識以及規范化文本,建立了培訓學院與基地,完善了培訓考核和資質認定體系,開展各類呼吸內鏡多中心臨床研究;每年在各地舉辦呼吸個入相關論壇、學術沙龍、單項技術培訓班以及專項研討會若干。使各類臨床技術開展趨于標準化、規范化,有序安全的進行推廣與應用。經過各方努力,世界支氣管鏡大會即將在國內舉行,這也代表著中國的呼吸內鏡水平已經躋身于世界領先行列,被眾多技術先進國家認可。
上一條:
生產廠家跟您探討:電子支氣管診斷支氣管結核臨床分析
下一條:可視喉鏡廠家帶您了解醫用可視喉鏡操作技巧 |
返回列表 |
產品推薦
提供完整的氣道管理解決方案,集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研發生產技術企業